究竟什麽是醫院運營?
- 编辑:陟罰臧否網 - 67究竟什麽是醫院運營?
前幾日,在一個飯局上,和幾個朋友一頓寒暄數杯之後。
有一位朋友,詢問到“聽說你在醫院?”
我“是的是的”
-“你是醫生?”
-“不是”
-“哪你在醫院是做哪方麵?”
-“搞運營”
-“哦哦哦,厲害厲害,來幹一個”
在這個“哦哦哦”和“厲害厲害”的聲音中幹下了一杯烈酒,但是一個“運營究竟是什麽”的聲音開始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。
作為一名“搞運營”好幾年的半個“專業人士”,對“醫院運營”這個詞還真的有點“說不清、道不明”的感覺,一說起來好像“大家都懂”,一細想好像又“不明所以”。
為了解決心中的疑問,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和“經驗”,打算進行係統的梳理和總結,努力爭取把“醫院運營”這個詞說的清楚點兒、明白點兒。
01“運營”一詞的來源
運營,英文“Operation”。依舊記得上大學時有門課程叫“生產與運作管理(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)”。“運營”一詞的起源與演變過程大概是:
起源:生產管理(Production Management),主要是工業革命以來製造業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計劃、組織、協調、控製的管理活動。其最開始的目的是保障生產過程的連續性,確保各類物資調度有序銜接,確保生產線穩步、有序、高質量、低成本的生產出合格產品。最開始的理論來源就是泰勒的《科學管理理論》。
演變⠯產與運作管理(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),主要是通過總結在製造業產品生產中的科學經驗,形成一係列基於數學的科學理論和方法,反過來用於指導實踐。一是延伸到產業鏈的高度來提供決策支持和理論指導,二是在服務業開始展露頭角。這套理論方法與運籌學、係統工程學、人機工程學、計算機科學相互融合,最後形成一個專業叫“工業工程”(我是讀研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個專業是幹這個的)。
現在:運營管理(Operations Management),在製造業,主要聚焦於ERP、精益製造、敏捷製造、即時生產、供應鏈管理、全麵質量管理、BPR、CRM等領域。但是,在服務業其代表的含義已經有點“五花八門”(這也是我們越來越看不懂的原因之一)。
02⠂ 通常說的“運營”都有哪些?
對於“運營”的解釋和理解,在實際工作中各行各業也不盡相同,我按照分類思想粗略的歸納總結為四種類型(可能不全,大家多多指教):
(1)傳統型:專注於生產/服務過程的計劃、組織與控製。常見於生產型企業,對生產過程進行調度控製,延伸到企業外部就是供應鏈管理。主要業務範圍ERP係統、供應商管理和采購管理等內容。
(2)變革型:專注於企業內部流程改革和組織架構變革,適應於組織戰略發展需要。既關注戰略層麵與組織架構調整,又關注執行層麵與流程再造。此類一般常見於大型綜合性企業,產品條線較多,具有協同效益和規模效益,需要及時了解市場客戶需求,不斷改革創新。
(3)營銷型:專注於產品/客戶在(被)購買過程中/之後的各類行為分析和個性化偏好。說的直白點,就是基於數據統計的客戶行為分析/購買偏好度分析,從而“試圖”分析出基於數據顯示出的“高價值規律”,期望用於指導營銷方式、功能布局、降低成本、提高成交率,最終達到方便客戶、提高收入的目的。典型案例就是“啤酒與尿不濕”。(也是這個經典案例,讓數據分析的魅力深入人心)
(4)開發型:專注於未來市場/客戶需求,期望提前洞悉市場變化,把握客戶未被滿足/個性化的需求,主動設計/開發更加發展潛力、更高附加值、超高期望滿意度的產品/服務。這類的重點在於“提前預知”市場需求和變化,第一時間發現客戶需求,第一時間滿足需求,從而在功能、細節上實現不斷的迭代和更新。通過持續滿足需求,實現最佳的客戶滿意度,獲得客戶忠誠度,實現品牌的口碑傳播和高頻率使用,占領客戶心智。(產品經理就是這個套路)
當然,以上類型,最終的目的都隻有一個:
讓產品/服務具有持續發展/盈利的能力。
03⠢醫院運營”是幹啥的?
醫院,一個區別於其他組織的特殊存在,其有太多的不一樣。那麽,作為“運營”,其在醫院中將如何發揮作用,或者醫院運營能幹啥呢?我試圖圍繞運營的“最終目的”進行了梳理,以供大家討論,大致如下:
(1) 醫院戰略製定與定位分析
“戰略”是任何組織得以發展和前進的方向標,是高層人員關於組織的“發展共識”,是組織各項發展落地的“總規”。比起“戰略”,我更願意用“定位”來分析醫院,醫院由於其組織構成的多元化、學科的專業化、分工與協作的“雙高”、人員群體高知識性等特點,醫院的發展戰略在落地的過程中對具體業務、科室的發展其實際指導意義其實並不大,更多的在於“集體模糊”發展的方向性。因此,將醫院從“定位”的角度去拆分,細化為不同的板塊,每個板塊結合自身特點,提出具體的發展策略和計劃。每個板塊“定位”的提出,就要充分考慮如何“運營”,也是指導未來運營如何有序開展的總目標。所以,對於醫院運營來說,首先要搞清楚的第一點就是“科室/業務的定位”是什麽?在這一條不清楚的情況下,後麵所有的努力都是無頭蒼蠅,一場空幻的盛宴。當然,醫院/學科戰略和定位的分析、製定、分解,涉及到外部環境分析、內部優劣勢分析、市場發展趨勢、技術更新、各類資源儲備等等方麵。(具體內容,我們後續會專門分析)
(2)⠨𓇦 置的論證與整合
這部分功能,應該是常規理解“運營”的主要功能,但在我國公立醫院實際運作過程中,卻是決策者考慮最不齊全的內容,個別甚至可以說沒有考慮過。醫院提供醫療服務,這就涉及到“人、設備、物資”的調度配合和使用,聽起來好像沒那麽難。但是,由於醫療自身的專業性和每個“患者”的個體特性,再加上服務本身“不可存儲性”,使得在其他行業“不那麽難”的資源配置和整合在醫院變得“難上加難”。不同專業知識的人、不同功能的設備、不同用途的物資(藥品、耗材等),與需求不確定的“患者”最終要實現一對一、多對一的實時服務,並且還要“滿意”。這種“強度、難度”的運營,使得醫院資源配置和整合,更多的掌握在了一些“決策者”手中,更多的依賴經驗,更多的依賴其掌握的“不對稱信息”,目前的公立醫院缺乏一群“專業的運營人”去整合以上各類信息和資源,從而做出對醫院最為有利的“統一部署和決策”。
(3)關鍵利益群體的持續跟進
醫院作為一個社會組織,涉及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和社會發展穩定,與外部資源要實現持續的交互,包括“物質”和“信息”。其外部利益群體主要有:衛健委、醫保局、食藥監局、民政局、財政局、紅十字會等政府部門,供應商(藥品、耗材、服務、工程等),新聞媒體(報紙、電視、微博、自媒體等),人民群眾。外部利益群體的持續跟進主要關注“政策變動、合法合規、言論宣傳、品牌傳播”等方麵內容,通過持續關注從而實現“關注趨勢、乘風借力、主動出擊、品牌營造”等目標,與內部資源整合和發展定位形成“合力”,助力醫院持續發展。
(4) 內部效率與效益分析
這是醫院運營關注的“最終落腳點”,要對醫院內部效率和效益進行分析,從而驗證醫院各項決策和措施的有效性。這裏的效率與效益包括:醫療質量、服務流程、新技術/業務開展、設備利用率、功能布局、人員配備、費用控製、成本消耗/測算、製度規範、滿意度等內容。這裏麵的每一項都是一個“專題”,不僅涉及專業知識儲備,更牽扯不同學科和不同分析方法,以及不同分析思路。當然,所有的分析,最終都是為決策提供支持,不同的決策目的決定了同樣的分析數據會產生截然不同的“結果”,這又是運營的另一個難點。
(5)醫療服務創新
“創新”是對醫院運營的最高挑戰,基於戰略和定位,平衡效率與效益,實現資源配置的再整合,從組織、流程、服務等維度,運用“不同於他人”的思路和方法,提供對於患者具有更高服務價值的醫療服務。這要求醫院運營,既要看到患者“所需所求”,又要看到內部資源具有整合提升空間,還能平衡效率與效益,最終實現為患者價值讓渡。當然,這裏麵還要提出如何激勵醫務人員的“蘿卜”,也是對人性的思考與理解。
04⠂ 寫在最後
通過以上分析,可以看得出,醫院運營不能單純的歸屬到那四種類型裏麵,或者可以說四種類型都涉及到。從涉及範圍來看,甚至可以理解為,除了“醫療”,其他的都和運營相關,用時下時髦的詞描述可以稱之為“全麵運營”“大運營”。這也是“醫院”這一特殊組織所決定的。醫院運營,是一項永無止境、動態變化的“命題”,隨著醫療行業和社會變遷的發展而發展的。我輩之人,當躬身入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