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三則(孟子三則《魚我所欲也》原文)
作者:眉山市 来源:鸡西市 浏览: 【大中小】 发布时间:2025-07-05 08:13:46 评论数: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孟子三則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孟子三則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孟子三則出自什麽是一本記錄什麽的
孟子戰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,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。
孟子著作《孟子》一書,包含了政治,教育,哲學,倫理等思想。主要就是傳播儒家學派的思想。
春秋傳播大義的思想,用魚和熊掌比喻生命和大義。闡述了在生死關頭也不能忘大義。
富貴不能淫駁斥了大丈夫的思想,提現儒家剛正不阿的品質。
天降大任於是人也論證了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的觀點。
孟子三則原文
《孟子》三則春秋孟子(一)魚我所欲也魚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;義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於生者,故不為苟得也;死亦我所惡,所惡有甚於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,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?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,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?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,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。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,所惡有甚於死者。非獨賢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賢者能勿喪耳。一簞食,一豆羹,得之則生,弗得則死。呼爾而與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爾而與之,乞人不屑也。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,萬鍾於我何加焉!為宮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識窮乏者得我與?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宮室之美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妻妾之奉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;是亦不可以已乎?此之謂失其本心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