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 月 27 日淩晨 5 點左右,東業上城嘉苑小區的一名清潔工途經 9 棟樓下時,發現樓棟側麵草坪上圍著幾個人,走近詢問才知道,有人疑似從樓上跳下,並當場死亡,地麵上有一些血跡。死亡的是一名 37歲的海歸女博士和二胎5個月大的女兒。 ⠂
死者的丈夫李某接受這個事實後,一邊哭泣,一邊口中不停地自言自語,“我什麽都不要,我隻要我的女兒,為什麽要把她帶走?”很多親戚朋友知道這個不幸的消息時,心中所想,恐怕也是:自己不想活就算了,為什麽要帶上剛出生不久的孩子?孩子是無辜的啊。⠂
家屬介紹說,事發當天,丈夫李加班到淩晨4點才回家,但沒想到淩晨5點左右,妻子就發生了如此慘劇。 ⠠蘇女士疑似抱著小女兒出門,先來到地下室,再跑到另一棟樓的樓頂跳樓自殺。警方介入調查,蘇女士的親人提到了她跳樓的可能性:產後抑鬱症。⠂ ⠀
我們來看蘇女士出事前後:⠂ 丈夫也是博士生,經常加班,事發當天還加班到淩晨4點才回家睡覺,淩晨5點蘇女士與小女兒就發生了不幸。⠂
事發後,丈夫滿口小女兒,心心念念的都是小女兒,而逝去的妻子不配擁有一滴眼淚,甚至不配被提起。 ⠀
寒夜未退,我們不忍去想象這位媽媽,是存著怎樣的心情,抱著還未斷奶的女兒,踏出家門,走上天台。也不忍去揣測站在樓頂的她,是對未來有多心灰意冷,才會選擇帶著初降人世的女兒一起去死。 ⠂
唯一明白的是,她縱身一躍的決心有多大,生前的日子就有多難熬。 ⠠蘇女士的親屬表示:“之前有一點產後抑鬱症狀,但沒想到有這麽嚴重。”這麽一句話,透露出蘇女士產後,心理和生理情況都被人忽視,連抑鬱了,也隻是被人認為“有些矯情了”。 ⠂
殊不知,產後抑鬱帶來的後果有多麽讓人無法接受。 ⠀ ⠂ 學曆高、工作好,還得抑鬱症就是矯情?⠂ 看著這些悲劇一次次發生,我們許多人對產後抑鬱的理解仍然停留在“哭哭就好了”、“衝動”、“對孩子不負責任”這些表麵上。⠀ ⠂
在長沙女博士跳樓的這條新聞下麵,評論區有很大一部分聲音都在指責這位母親:“學曆這麽高怎麽還會做這種蠢事”、“那麽多書都讀到哪裏去了,還生二胎”、“都海歸博士了,還這樣”..... ⠠⠠⠀
在這些網友眼中,好像學曆高、工作不錯,就不應該有產後抑鬱,得了抑鬱症就是矯情。⠀可是抑鬱症真的不是矯情或者愚昧,不是讀書多就不會得。它是一種病,得了抑鬱症的人不是自己作,而是生病了。⠂ ⠂
來看一看產後抑鬱症的百度百科資料:⠂ ⠀
產褥期抑鬱症(postparturm depression,PPD)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抑鬱、悲傷、沮喪、哭泣、易激怒、煩躁、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係列症狀為特征的心理障礙,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。 ⠂
通常在產後2周出現,其病因不明,可能與遺傳、心理、分娩及社會因素有關。 ⠀
產後抑鬱症最嚴重的的後果就是自殺和殺嬰行為,並且此類行為不止一例: ⠂
2017年,湖南一個31歲的二胎媽媽,帶著一雙不滿3歲的兒女跳樓,三人全部罹難; ⠠⠀
2018年5月,江西省萍鄉一個二胎媽媽帶著一雙兒女跳河,後來媽媽被救起,而兩個孩子溺亡;⠀ ⠂
2019年3月,杭州一位28歲的媽媽跳樓自殺,而就在她自殺的前一秒,剛給孩子喂完奶;⠀ ⠂
僅僅一個月後,福建漳州一位28歲的寶媽,也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溺亡.... ⠀
產後抑鬱症是病,得重視!⠂ ⠀
我們沒有經曆過她們的人生,不要輕易去指責她們。對於她們來說,最殘忍的事情就是我們高高在上的態度和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語氣。 ⠀ 你所謂的“矯情”,所謂的“不至於”,真的隻會讓她們糟糕的病情雪上加霜。 ⠀ ⠂
再來看看產後抑鬱產生的原因⠂ ⠀
1.生物學方麵⠂ ⠀妊娠後期體內雌激素、黃體酮顯著增高,皮質類固醇、甲狀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,分娩後這些激素突然迅速撤退,黃體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,導致腦內和內分泌組織的兒茶酚胺減少,從而影響高級腦活動。 ⠀
⠀2.社會因素⠂ ⠀家庭經濟狀況、夫妻感情不合、住房困難、嬰兒性別及健康狀況等都是重要的誘發因素。 ⠂
3.產婦心理因素⠂ 對母親角色不適應、性格內向、保守固執的產婦好發此病。 ⠀
筆者認為,產婦患上抑鬱症的初始原因可能是身體激素不適應,然而讓抑鬱轉化成抑鬱症的原因,就和生活以及家人脫不開關係。 ⠂
家人的漠不關心,不當回事,是催化病情的推手。 ⠀ 如果家人關注產婦的情緒和心理,不要讓她“喪偶式”育兒,能時常關心到她,這樣始終讓她感受到溫暖,她就不會萬念俱灰,甚至還帶著孩子離開這個世界了。 ⠀ ⠂
產後抑鬱,生活像掉進了一個黑洞⠂ ⠀
從懷孕生子到變得抑鬱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?⠀就像是掉入了一個黑洞裏麵,所有的人都在向前走,而你隻能困在這個裏麵,爬不出來。 ⠀ 你無法確定你的人生、事業會不會被這個黑洞給吞噬。⠀這是精神上的,身體上的變化也在一次次地衝擊著你。 ⠀ ⠀
生產之後的子宮脫垂,堵奶之後的生病發燒,像蚯蚓一樣的妊娠紋。 ⠀
還有每天機械化的生活,黑白顛倒,喂奶、換尿布、堵奶通奶、抱孩子睡覺、哄孩子不哭.....⠀ ⠀ 看看鏡子裏的自己,衣服上滿是奶漬,亂糟糟的頭發,一副蓬頭垢麵的樣子,悲傷一湧而上。⠀好像自己活著的意義就隻有喂奶、養娃。 ⠂
一天24小時被孩子和家庭捆住,越來越找不到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價值。她們成為了媽媽,卻被剝奪掉了自己。 ⠀ ⠀更要命的是,沒人可以理解這種悲傷。媽媽和婆婆說:沒什麽大不了的,哪個女人不是這麽過來的。 ⠀
老公說:你累,我出去賺錢養著一大家子就不累嗎?誰都不容易;還有人說:別人生孩子怎麽就不像你這樣? ⠀ 有時候累得睡著了,家人看到就說,你這樣餓到孩子了怎麽辦?仿佛自己像頭奶牛,隻是為了給孩子提供奶的。 ⠀ 母乳喂養孩子,是母親呈現母性和母愛的行為,而他人的過多指責,反而會讓母體喂養孩子時帶有煩躁性和機械性。 ⠀
希望產後抑鬱症能被多多重視起來,產婦生完孩子後,家屬們也要多多關心產婦的身體和心理情況,一有不對勁,請趕緊谘詢醫生!⠀ ⠂